唱混声的方法如下:
哼鸣练习
哼鸣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歌唱中的哼鸣练习与生活中的哼鸣动作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要求“哼鸣”时喉头放松,把“哼”的感觉置于叹气的呼吸状态上,发声时嘴不张开把“M”音加以延长。
母音练习
声乐练声时多采用“咪”、“妈”等进行练习。如果根据假声的特点,发挥假声的优点,即可在保持假声演唱时的基础上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
找到换声点
在真声唱的高到一定程度时,上颚要往上张,胸和腰要向前顶,同时腹部向内收。一定要绷住,不能松。混声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重心要移到后面,并且要像发假声的技巧方向靠近。
假声与真声的结合
在假声(哼鸣)位置上唱真声,练习曲从易到难循序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换声点,假声应圆润,切记大声喊叫,以免毁嗓。
气息与喉头的协调
在唱混声的时候,声音往下走,头声的位置在你头颅的当顶,脖子放松。这样就可以进入假声。真声与假声的结合部分,就叫换声点。过了换声点,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混声。
唇颤音练习
用闻花香的方式吸气,瞬间呼出,通过气息吹动双唇,气息均匀的输送,让嘴抖动起来。
气泡音练习
充分放松喉头、面部,口腔呈打哈欠状发“e”音,由胸部缓缓升起一股微弱的气流,到达喉部时声带产生振动。
咽音练习
咽音的混入,会增加声音的“质感”,把脏嗓子哼亮、哼通透。在混声唱法里,咽音最大的功效是增加高声区的存在感,让虚弱的假声变得带有质感。
音区的桥接
每个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怎么把他们合理的桥接在一起,为己所用,是需要知道的事情。换声点的说法,大家都有所了解,其实正常练习好的声音是不会出现换声点的。
常唱常新
多用混合声唱一些熟悉的歌曲,在唱的过程中体会真假声的转换和融合,慢慢找到最佳的声音平衡点。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步掌握唱混声的技巧,使声音更加圆润、通透,并扩展音域。建议在有经验的声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