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最终在763年被平定,主要归功于唐朝政府的有力组织和坚决斗争,以及将领们的出色指挥。以下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步骤和原因:
军事打击
唐军与回纥联军:765年正月,朝廷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讨伐史朝义。郭子仪向回纥借兵10万,唐军和回纥军一起打进了洛阳城,史朝义败逃莫州,最终自杀。
分化与瓦解:唐朝政府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引诱部分叛军投降,削弱了叛乱势力。
利用地形:在战略关键地区设下埋伏,对叛军实施有效的打击。
内部矛盾
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
叛军首领被杀:757年,安禄山在叛军内部被杀,史思明也最终被剿灭。
外交手段
争取外援:唐朝政府争取到了回纥和吐蕃等异族势力的帮助,共同对抗叛军。
政治手段:派遣使者试图拉拢叛军内部的分歧,利用节度使之间的矛盾来削弱叛军的实力。
将领们的英勇指挥
郭子仪与李光弼:他们联手击败了叛军主将史思明,收复了河北大部分地区,为最终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睢阳保卫战:张巡率领三千士兵坚守睢阳城,对抗叛军十几万大军,城破之际,粮食断绝,士兵们饥寒交迫,最终城破,展现了唐朝军民的英勇无畏。
长期斗争
持久战术:唐朝军队采取了持久战术,消耗敌军实力,逐步扭转了战局。
最终胜利:经过长达八年的殊死搏斗,唐朝政府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乱,史朝义在走投无路之下自杀身亡。
安史之乱的平定不仅得益于唐朝政府的军事和外交手段,还得益于叛军内部的矛盾和分裂。最终,在唐朝将领们的英勇指挥和唐朝军民的顽强抵抗下,这场叛乱被彻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