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最终却以悲剧收场。公元756年,王昌龄在安史之乱中避乱至江淮一带,在途经亳州时被当时的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关于王昌龄的死因,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根据一些文献和史学家分析,王昌龄的死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嫉妒才华:
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提到,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这表明闾丘晓可能因为嫉妒王昌龄的才华而对他产生杀意。
避乱返乡:
安史之乱爆发后,王昌龄选择返乡避乱,途中经过亳州。当时,他可能因连日赶路需要休整,便暂时停留在亳州,却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个人恩怨:
有文献记载,王昌龄在途经濠州时,因连日赶路需要休整,便暂时停留在濠州,不曾想就因为这个想法丧命了。这表明王昌龄与闾丘晓之间可能存在个人恩怨或误会。
军机失误:
张镐在平定安史之乱期间,曾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宋州。然而,闾丘晓因傲慢、刚愎自用,故意拖延时间,贻误战机,最终被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但被张镐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为由拒绝。这表明闾丘晓在军机上的失误可能也间接导致了他对王昌龄的不满和杀意。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王昌龄的死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嫉妒才华、避乱返乡、个人恩怨以及军机失误等。尽管史书记载甚少,但这些文献和史学家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让我们对王昌龄的悲剧离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