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前四段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人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虽然相近,但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习性却各不相同。如果不好好教育,本性就会发生变化。教育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过去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如果孩子不学习,孟母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布,以此激励他。窦燕山有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这是父母的过错。如果老师不严格教育,这是老师的懒惰。孩子不学习是不合适的。如果小时候不学习,到老来又能做什么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玉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作为子女,从小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这些段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父母和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这些例子和比喻,传达了学习礼仪和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不学习的后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