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和“众口铄金”都是中国古代的成语,它们都用来形容舆论的力量和谣言的危害。
三人成虎
意思:比喻谣言或讹传多次被人重复,就能惑乱人心,产生灾祸。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多人附和,最终导致三人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例句:在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效应下,一些不靠谱的论调居然甚嚣尘上,严重扰乱社会视听。
众口铄金
意思:比喻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也用来形容众人的言辞能够混淆是非,使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下》,原文是“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意思是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
例句:社交网络是当下大多数人的日常必需品,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集中、直接、实时,许多受害者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中百口难辩,或是想辩解找不到施暴者。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舆论和谣言的危害,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