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文案网—查文案的好帮手

星星文案网—查文案的好帮手

林语堂写作历程?

59

林语堂的写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1912-1923)

1912年,林语堂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林语堂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语丝》时期(1924-1926)

1924年后,林语堂成为《语丝》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积极提倡西方幽默理论,把英文humor翻译成幽默,倡导有幽默揭示艺术与生活的矛盾。

厦门大学任教及写作(1926-1936)

1926年,林语堂转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长,继续研究语言学,并开始撰写杂文。

1927年,林语堂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同年七月去上海,专心写作。

1928年至1929年,林语堂担任上海东吴大学英文教授。

1930年至1931年,林语堂继续在中央研究院任职并从事写作。

这一时期是林语堂创作的高峰期,著有《大荒集》(1934)和《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下册《披荆集》,1936)。

创办刊物及提倡文学主张(1932-1936)

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主张"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提倡幽默文学。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赴美写作及影响(1936-1966)

1936年,林语堂应美国作家赛珍珠邀请赴美写作,其《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与《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成为英文畅销书。

林语堂在美国期间,继续通过英文写作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晚年及定居台湾(1966-1976)

1966年,林语堂回台湾定居,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76年,林语堂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的一生致力于文学、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他的作品和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誉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