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没有子嗣,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
汉代经学家赵岐对孟子的话进行了注释,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具体来说,这三种不孝行为包括: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一味顺从父母的意愿,即使他们有错也不反对,甚至还帮他们犯错,这样就会陷父母于不义。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最严重的不孝行为。
因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不是说只有三种不孝行为,而是强调其中最严重的不孝行为是“无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